醫療科技服務公司立達融醫已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此次融資由SIG(海納亞洲投資基金)領投,大亞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將用于加速立達融醫在國
醫療科技服務公司立達融醫已完成數千萬元A2輪融資,此次融資由SIG(海納亞洲投資基金)領投,大亞創投跟投,本輪融資將用于加速立達融醫在國內市場的布局。去年10月,立達融醫曾完成數千萬元A1輪融資,36氪對此有過詳細報道。
立達融醫成立于2015年,主要從事心內科與婦產科領域的智慧醫療創新與數據集成服務,從篩查、門診診療、手術到隨訪等臨床路徑,切入單科室單病種的深度服務,用智能醫療與數據服務打通單科室單病種各環節的上下游,完成從數據集成向數據應用的實現,以改善醫護人員繁雜的工作狀態。
基于對不同臨床應用工作訴求的深層研究,立達融醫已先后開發臨床診療隨訪記錄系統、醫療數據分析服務系統、患者管理社區等智能服務,圍繞單科室產業生態,構建出相對完整的臨床智能一體化解決方案。在底層數據規范方面,立達融醫設計了多個單病種智能醫療知識圖譜,包含數萬個標準化結構數據維度,在不同應用需求的指導下實現數據顆粒自由重組,繼而實現數據維度的重構。
目前,立達融醫所提供的智能醫療服務在改善單科室產業效率與質量方面已相對成熟,去年開始,其已在國內多個省份的頭部醫院著手市場化布局。2020年,立達融醫將全面加速在國內一二線城市的業務布局。
據悉,距離宣布上一輪融資(2019年10月10日),立達融醫半年以來主要圍繞已有產品與服務挖掘客戶更底層的在臨床、管理、科研、行政等方面需求,并實現了需求功能的使用與優化,即圍繞單病種單科室臨床路徑展開的全流程的二次研發,因為希望可以為用戶呈現更專業或者更懂醫護人員實際需求的服務與體驗。
立達融醫CEO許鈞杰表示,醫療行業如果想要邁入真正的智能化,必須首先做好底層數據工作,“標準化、結構化、專業化的數據可以從根本上減少醫護人員在查找、整理、收集數據時的繁瑣與冗雜,同時又能在不斷積累的數據群中衍生出更多的群組關系,然后適配到更多目前還處于未知的應用需求中“。
據悉,僅在單病種手術操作層面,立達融醫就創建了數千個符合國際標準的結構化數據維度,而足夠細的數據顆??筛采w手術中99%以上的關鍵數據,其中超過95%的數據為結構化數據,數據填寫的錯誤率可以降低到1%以下。數據在一次錄入后,將永久軟硬存儲,在反復存儲、查找以及整理方面至少可以節省55%的人工成本。
許鈞杰介紹,智慧醫療的發展必須始終保證在醫學與醫療層面服務的專業性,這樣才能滿足醫護人員實際應用需求,“比如在構建單病種單科室專屬字典時,針對打破‘數據孤島’、保證數據質量以及數據多應用、數據重復使用等醫療臨床的多樣化需”。
他還指出,今年新冠疫情的爆發讓智能醫療服務的優勢更為顯著,也讓更多醫院的信息化需求變得更迫切,未來在智慧醫療的產品創新方面可能會迎來一次小的窗口期。不過,智慧化的解決方案更多是輔助推進醫療的發展與進步,最核心的出發點還是在于醫學與醫療本身,“他們最根本的需求是什么,怎么樣可以更好的嵌入到臨床實踐中,怎么樣能用最簡單的方式服務更多方案的解決等等才是取得市場競爭力的關鍵。”
對此,SIG投資人嚴慶隆也表示,無論是互聯網醫療還是智能醫療,其發展在不同的科室是不一樣的,關鍵在于產品是否真正能匹配到臨床科室的多樣化需求。
關鍵詞: 立達融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