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奶企業的低迷日子還在持續。從目前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報告的三家原奶企業來看,業績表現都不太理想。其中,號稱全國最大的有機乳品有限
原奶企業的低迷日子還在持續。
從目前發布半年度業績預告、報告的三家原奶企業來看,業績表現都不太理想。其中,號稱“全國最大的有機乳品有限公司”的中國圣牧在2018年上半年虧損金額達到11億元。
“上游乳業整體表現不佳,共有三方面原因促成:其一,國內原奶價格整體不高,而大型牧場是高成本、高投入的模式,這就需要原奶價格高,若價格不高,就會出現虧損;其二,近年來,一些大型牧場存在一定程度的產能過剩;其三,其三,這些上游企業在下游業務延伸時,進展并不順利。”乳業專家宋亮在接受《證券日報》記者采訪時表示。
虧損成行業常態
今年8月24日,中國圣牧發布盈利警告,2018年上半年,中國圣牧預計虧損11億元,凈利潤同比下降幅度達到184%。
對于業績的虧損,在此次盈利警告中,中國圣牧將業績虧損主要歸因于:應對原料奶的市場需求疲軟,而控制奶牛數量,原料奶價格大幅下降,導致該公司生物資產公平值減銷售費用的變動錄得虧損約9億元,同時導致該公司的毛利相對上年同期跌幅擴大;而受國內乳品市場競爭激烈的影響,自有品牌液態奶產品的銷量相對于上年同期亦下降;其次期間計提應收帳款及其他應收款減值撥備約5億元人民幣。
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是中國圣牧創立8年以來的首次虧損。具體營收為27.07億元,同比下滑21.9%;凈利潤為-9.86億元,同比下降244.8%。
而對于業績虧損的主要原因,與2018年虧損時的原因類似,主要系原奶行業不景氣、下游液態奶制品銷售收入下滑、應收賬款撥備增加。
事實上,早在2016年,中國圣牧的業績就有所下滑。資料顯示,2016年,中國圣牧凈利潤為6.8億元,同比下滑15%;營收為34.66億元,同比增長11.8%。彼時,中國圣牧表示,凈利潤大幅降低主要是非有機奶牛生物資產公平值調整虧損且應收貿易款項撥備大幅增加所致。
相比中國圣牧的巨虧,西部牧業因連續兩年虧損,公司面臨退市的風險。
根據公司發布的2018年半年報顯示,上半年公司實現營收3.31億元,同比減少2.67%;凈利虧損4161.66萬元,同比增加10.29%。由于公司2016年、2017年連續虧損,若2018年繼續虧損則存在退市風險。
不過,在西部牧業發出的第三季度業績預告中,有明顯的好轉跡象。西部牧業預計2018前三季度歸屬于上市公司的凈利潤為盈利2200萬元至2700萬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27.38%-133.6%,而其上年同期為-8035.26萬元。
對于業績的預計,西部牧業表示,在2018年7月份,公司出手了持有的16家全資及聯營的奶牛、肉牛養殖公司股權,對公司的經營產生積極的影響。
現代牧業業績回暖
除了上述兩家原奶乳企表現不佳之外,現代牧業的境遇則有所好轉。
8月27日晚間,現代牧業公布了2018年財年半年業績。2018年上半年,現代牧業實現收入約為24.68億元,和去年同期23.44億元相比,增幅在5%以上;期內虧損1.43億元,和2017年上半年虧損6.87億元相比,大幅減虧5億元左右。
雖然未能扭虧為盈,但在多家原奶乳企中,現代牧業的表現已算合格。
對此,現代牧業表示,2018年,是公司擺脫包袱開啟新征程的第一年。上半年,公司業績的全面復蘇得益于核心運營指標的再攀新高,各運營數據實現了較穩健增長、核心指標開始好轉,增產降本成效顯著。但上游乳業運營環境依然嚴峻,盡管國際原料奶粉拍賣價格走出低谷溫和上漲,但國內原奶銷售價格因季節性原因仍相對疲軟。預計下半年進入需求旺季后,原奶價格才會進入明顯的上升軌道。隨著原奶價格企穩,供求關系轉向平衡,政府利好政策釋放,行業會步入新的上升周期。
值得注意的是,現代牧業的好轉,背后與蒙牛有著很大的關聯。現代牧業表示,繼續深化與蒙牛的合作,通過世界杯、電影贊助、活動冠名等方式重塑品牌。
自2018年度二季度起,蒙牛與現代牧業合營的工廠將下游品牌奶品以成本加成方式售予蒙牛,現代牧業與蒙牛分享合營工廠的利潤。根據公告內容,現代牧業83%的原奶銷售予蒙牛。
總體來看,上游養殖業面臨的困難依然較大,如何脫困成為乳業人待解的難題。
對此,宋亮表示,第一,從成本的角度來考慮,需要盡可能降低成本;第二,對于上游企業來說,需要加快下游自主產品的拓展,這個難度非常大。第三,牧業公司還是要考慮怎樣去規模化發展,如何長期降低成本。最終,它們還是要與大型企業進行深入合作。“依照目前的原奶市場來看,我們判斷2019年,國內的原奶價格可能會上漲,那么就會造成國內這些大型上游企業減虧,甚至可能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