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科技 >

        Apple News推出新聞訂閱服務 新聞界的Netflix每月10美元

        2019-03-02 11:33:00 來源: 今日看點

        日前,據 BuzzFeed News 報道,蘋果計劃在 3 月 25 日舉辦的春季發布會一改常態,將以服務業務為核心,推出籌備已久的 Apple News 新聞訂閱服務

        日前,據 BuzzFeed News 報道,蘋果計劃在 3 月 25 日舉辦的春季發布會一改常態,將以服務業務為核心,推出籌備已久的 Apple News 新聞訂閱服務。

        知情人士稱,改為「付費訂閱制」的 Apple News,訂閱費定價為每月 10 美元左右,訂閱用戶可以閱讀所有 Apple News「付費墻」以內的媒體內容。蘋果公司在拉攏媒體機構加入該計劃時,稱希望訂閱收入五五分成。換言之,蘋果直接拿走一半,而另一半收入,則將根據用戶在不同媒體提供的文章上的閱讀時間來分配。

        新聞屆的 Netflix

        業內人士把這項服務稱為「新聞界的 Netflix」。

        盡管商業模式大體類似,但同 Netflix 不同的是,蘋果并不生產新聞,Apple News 只做新聞的聚合,而如何吸引更多更好的媒體加入這個計劃,是這個服務最核心的業務,也是目前蘋果要解決的最燙手的山芋。

        在蘋果近幾年的財報中可以看到,服務領域營收的比例越來越大,在 Apple Music 之后,Apple News 也將采用訂閱服務營收的方式,并且,據外媒報道稱,蘋果即將推出的視頻服務也會成為服務業務的一大重點。

        在去年 3 月,蘋果全資收購了在線雜志服務平臺 Texture。Texture 早就在業界先有了「雜志界的 Netflix」之稱,主營業務就是 9.99 美元暢讀 200 多種期刊和雜志。很有可能,像當初收購 Workflow 后推出 Shortcut 一樣,Texture 也將并入即將在下個月推出的新版 Apple News 之中。

        蘋果還在思考其他可能的嘗試,據 The Information 的報道,未來蘋果還可能推出類似 Amazon Prime 的服務 Apple Prime,即把所有蘋果提供的內容服務打包的訂閱套餐,Apple News 自然涵蓋在其中。

        比流量更重要的是數據

        早已成型的硬件平臺、生態系統是蘋果在做新聞聚合平臺上自有的優勢,但即使擁有令小眾媒體艷羨的流量和用戶,蘋果在面對讀者群早已根深蒂固的權威媒體時,還是遇到了不少的麻煩。

        2 月 12 日,據華爾街日報援引知情人士消息稱,在就分成協議討論時,蘋果與《紐約時報》、《華爾街日報》等已有完善的獨立訂閱機制的媒體產生了矛盾。

        當年 App Store 剛推出時,蘋果定下了從開發者的應用銷售中抽取三成的分成比例,直到 2017 年為了安撫開發者的不滿和鼓勵更多的開發者進入 iOS 系統,蘋果才調整了抽成政策。然而今非昔比,行業情況也不同,在 Apple News 服務上,蘋果已經不像當年一樣「底氣十足」的和內容供應商談判了。

        據《華爾街日報》的報道,蘋果不僅將試圖以五五開的比例同參與訂閱計劃的媒體機構分成,更重要的是,Apple News 的訂戶數據,即用戶的電子郵箱、信用卡等個人信息,蘋果也不會開放給媒體機構。(值得一提的是,《華爾街日報》的這篇文章在 Apple News 上可以免費閱讀,但在《華爾街日報》的官網上卻仍然在付費墻內。)

        流量只是表面,是最快創收的渠道,更深一層的,對各家媒體在數字化轉型更重要的,是訂閱用戶的數據信息。拒絕提供訂戶數據,就意味著堵住了出版商試圖「私下聯絡」用戶和給讀者做個性化推薦的途徑。蘋果又是個強調「不要基于用戶數據來完善使用體驗」的公司,何況蘋果還在自家生態圈內,大力拓展服務業務中,于情于利,是否開放訂戶數據給媒體機構,必然會成為蘋果和幾大媒體最難以解決的一個矛盾。

        分成不劃算,數據又不給,那 NYT、WSJ 等響當當同時都自有訂閱服務的大媒體,為什么還要入駐 Apple News 呢?

        平臺壓力下,被動的媒體

        近幾年來,幾家知名媒體中,《紐約時報》算是數字化轉型做的最好的一家。截至去年年底,《紐約時報》的數字訂閱用戶數為 340 萬,總訂閱量為 430 萬。而據《紐約時報》報道,Apple News 約有 9000 萬活躍讀者,而這只是蘋果龐大的活躍設備數、高用戶忠誠度和參與性上的一個小小縮影。

        圖片來源:紐約時報

        另一方面,無論是傳統媒體轉型還是誕生自互聯網的新式媒體,長期以來都面臨著大平臺壟斷下的沖擊。據美國皮尤研究中心公布 2016 年的研究報告稱,64% 的美國人依賴單一社交平臺獲取新聞,他們中絕大部分選擇的平臺是 Facebook。社交網絡受眾規模廣大,分發便捷但也在日益中心化和封閉。

        「30 億人都在使用」的 Facebook 對媒體的「霸權」,正是基于它對「分發渠道」的控制。正如媒體之于微信公眾號,哪怕媒體有獨立的網站,完整的支付機制和已經成熟的分發模式,在「國民微信」的環境中,放棄「微信公眾號」這條分發渠道,是非常冒險的舉措。

        此外,近幾年隨著自媒體的興起,「內容反噬」也隨之而來,呼吁優質內容的回歸引發了內容付費潮,《經濟學人》、《紐約時報》、《彭博社》、《紐約客》、《華爾街日報》……各家媒體紛紛建起付費墻。在數字化轉型中做的最成功的《紐約時報》,截止至 2018 年第二季度,《紐約時報》數字訂閱用戶超過 290 萬,數字化訂閱用戶收入單季度已達 9900 萬美元。(數據來源:《紐約時報》2018 年第二季度財報)

        批評的聲音也隨之而來:優質內容的「付費門檻」攔住了無力支付但有心閱讀的讀者;付費機制存在著「想讀一篇,得訂一月」等不合理的情況;略微同質化的內容讓用戶不得不考慮到訂一堆媒體的「性價比」,甚至細小到不同網站、應用上不同的閱讀體驗……

        過于分散、不便利管理、閱讀體驗參差不齊、價格高昂、訂閱機制不合理,甚至有時候付費不難,難的是時間和注意力如何分配給這些內容……這些都是在這波媒體付費轉型中,在訂閱費外,交由給用戶買單的問題。

        而 Apple News 試圖解決的正是用戶最大的兩個痛點:不聚合、價格高。

        月付 10 美元左右的定價,在 Apple News 之前只不過是某一家媒體的月訂閱費用,而如今則可以閱讀多源供應的無限量文章。融入 iOS 的設計體系,蘋果出產的原生應用的閱讀體驗也不會太差。未來還有可能打通蘋果的整套生態服務,比如接入 Siri、HomePod……與其問媒體為什么要入駐 Apple News,不如問用戶為什么會選擇 Apple News。

        目前,Apple News 已有 9000 萬活躍讀者,更有上十億臺蘋果設備對這一服務進行系統級的推廣。在用戶選擇 Apple News 之后,如果媒體還想要更多的讀者,恐怕必須要去 Apple News 里試一試。

        艱難的選擇

        Apple News 會做到平臺壟斷嗎?大概率會。

        目前看來,3 月 25 日的秋季發布會,「新 Apple News」的亮相是板上釘釘。這也意味著,目前曝出的幾家大媒體對分成不滿,真的只是「幾家」,蘋果大概率已經拉攏到了足夠的媒體供應商進入這個計劃。

        目前最大的問題之一,可能是所有參與計劃的媒體在面對蘋果抽成后的收入池時,「用戶在文章上的閱讀時間」這一參考標準對媒體可能造成的影響。在內容免費,媒體靠廣告營收、點擊率至上的時代催生了為博眼球無下限的「標題黨」和「聳動黨」。把賽道從點擊率改為閱讀時間,會是更好的辦法嗎?

        Ben Thompson 在他的文章《Apple News 的代價》中提到,他認為媒體更應該直接面向用戶,而不是讓蘋果「中間商賺差價」。比如采用付費內容使用內購解鎖的形式,在新的分成比例下,第一年和蘋果七三開,第二年蘋果就只抽成 15%。同樣,用戶選擇內購解鎖,媒體也可以拿到訂戶數據,問題就是 Apple News 是否能接受這個機制。

        大多數媒體機構勢必將選擇 Apple News,但真正有底氣和想獨立推廣訂閱模式的媒體將面臨著「妥協還是拒絕」的困境,這部分媒體,恰恰是 Apple News 最想爭取到的媒體。

        隨著 Apple News 的發展,這個雪球只會越滾越大,是放棄為自家網站培養讀者,變成 Apple News 中的一家入駐媒體,從而日益喪失獨立商業存在的合理性,還是拒絕參與其中,成為頂石爬山的西西弗斯?比起當下 Facebook 點擊率至上的眾媒時代,在 Apple News 新開辟的疆土上,媒體們的日子或許會更為艱難。

        編輯:宋德勝

        題圖:視覺中國

        關鍵詞: Apple News 新聞訂閱 Netflix

        精選 導讀

        募資55億港元萬物云啟動招股 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

        萬科9月19日早間公告,萬物云當日啟動招股,預計發行價介乎每股47 1港元至52 7港元,預計9月29日登陸港交所主板。按發行1 167億股計算,萬

        發布時間: 2022-09-20 10:39
        管理   2022-09-20

        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 隱形重倉股多為高端制造業

        隨著半年報披露收官,公募基金二季度持股情況曝光。截至今年二季度末,公募基金全市場基金總數為9794只,資產凈值為269454 75億元,同比上

        發布時間: 2022-09-02 10:45
        資訊   2022-09-02

        又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 上市公司粉飾財報動作不斷

        再有上市公司宣布變賣房產。四川長虹25日稱,擬以1 66億元的轉讓底價掛牌出售31套房產。今年以來,A股公司出售房產不斷。根據記者不完全統

        發布時間: 2022-08-26 09:44
        資訊   2022-08-26

        16天12連板大港股份回復深交所關注函 股份繼續沖高

        回復交易所關注函后,大港股份繼續沖高。8月11日大港股份高開,隨后震蕩走高,接近收盤時觸及漲停,報20 2元 股。值得一提的是,在7月21日

        發布時間: 2022-08-12 09:56
        資訊   2022-08-12

        萬家基金再添第二大股東 中泰證券擬受讓11%基金股權

        7月13日,中泰證券發布公告,擬受讓齊河眾鑫投資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齊河眾鑫)所持有的萬家基金11%的股權,交易雙方共同確定本次交易的標的資

        發布時間: 2022-07-14 09:39
        管理   2022-07-14

        央行連續7日每天30億元逆回購 對債市影響如何?

        央行12日再次開展了30億元逆回購操作,中標利率2 10%。這已是央行連續7日每天僅進行30億元的逆回購縮量投放,創下去年1月以來的最低操作規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8
        資訊   2022-07-13

        美元指數創近20年新高 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

        由于對美聯儲激進加息的擔憂,美元指數11日大漲近1%創出近20年新高。受此影響,歐美股市、大宗商品均走弱,而黃金期貨創出逾9個月新低。美

        發布時間: 2022-07-13 09:36
        資訊   2022-07-13

        美股三大股指全線下跌 納斯達克跌幅創下記錄以來最大跌幅

        今年上半年,美股持續回落。數據顯示,道瓊斯指數上半年下跌15 3%,納斯達克綜合指數下跌29 5%,標普500指數下跌20 6%。其中,納斯達克連續

        發布時間: 2022-07-04 09:51
        推薦   2022-07-04

        融資客熱情回升 兩市融資余額月內增加超344億元

        近期A股走強,滬指6月以來上漲4%,融資客熱情明顯回升。數據顯示,截至6月16日,兩市融資余額1 479萬億元,月內增加344 67億元,最近一個半

        發布時間: 2022-06-20 09:41
        資訊   2022-06-20

        4個交易日凈買入超百億元 北向資金持續流入A股市場

        北向資金凈流入態勢延續。繼6月15日凈買入133 59億元后,北向資金6月16日凈買入44 52億元。自5月27日至今,除6月13日以外,北向資金累計凈

        發布時間: 2022-06-17 09:37
        推薦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