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云米的非典型增長小米生態鏈公司常見的發展路徑是,早期借助小米資源崛起,通過合作的小米 米家品牌產品打響知名度后,將積累的影響力逐
一.云米的非典型增長
小米生態鏈公司常見的發展路徑是,早期借助小米資源崛起,通過合作的小米/米家品牌產品打響知名度后,將積累的影響力逐步轉移到自有品牌上,打開營收增長空間,同時降低對小米的依賴。
云米的不同之處在于,一方面擴大與小米的合作,雙方合作品類從凈水器擴展到更多產品線,另一方面,云米的自有品牌擴張也沒有放慢腳步。
1.小米家電擴張,云米從中受益
云米最早成名于小米凈水器,隨后朝“全屋智能家電”方向拓展,是小米生態鏈公司中涉足家電品類最多的公司。
近兩年,家電成為小米IoT業務擴張的重要方向,在非核心品類,小米通常選擇與生態鏈公司、合作伙伴共同推出小米/米家品牌產品,云米成為小米家電擴張中的主要受益者之一。
36氪查詢發現,除凈水器外,小米商城目前在售的冰箱、燃氣灶、煙灶套裝(抽油煙機+燃氣灶)均為小米與云米合作產品,甚至在云米沒有明顯優勢的掃地機器人品類,2019年8月推出的米家掃拖一體機器人也來自云米,而非此前米家掃地機器人的供應商石頭科技。
受與小米合作推出新品及自有品牌產品銷售推動,2019年,云米智能廚房產品(包括冰箱、燃氣灶等)、其他智能產品(包括掃地機器人、洗衣機等)兩項業務增速分別達到78%與195%,兩項業務營收均超過智能凈水系統(主要為凈水器)。
與同樣在美股上市的華米、在科創板上市的石頭科技相比,云米與小米合作的品類最多,營收受小米產品更新節奏及銷售情況影響最大。
不過雙方合作擴大并未導致云米對小米的依賴程度上升,年報顯示,2019年,來自小米品牌的營收在云米總營收中的比重下降至40%,原因是云米品牌營收增速更快,拉開了與小米品牌營收的差距。
在2018年來自云米品牌營收增長超5倍的基礎上,2019年,來自云米品牌營收增速仍然超過了100%。
2.高SKU數+線下店促成高增長?
云米品牌營收的高增長或許與云米激進的品類擴張與線下渠道策略有關。
36氪查詢發現,云米商城App在售的商品中,以云米自有品牌覆蓋的大小家電、智能硬件品類超過30個,SKU總數超過170個,基本覆蓋了除電視外的常見品類,其品類覆蓋范圍幾乎相當于石頭科技、智米、綠米等多家生態鏈公司之和。
從SKU數量分布來看,在冰箱、洗衣機、熱水器、油煙機、燃氣灶、凈水器等云米布局較早的品類,云米通過推出多款產品覆蓋更廣的價格區間。而在吸塵器、浴霸、烤箱、攝像頭、智能音箱等品類,云米目前只是做到了覆蓋品類,SKU數量較少,更大的作用在于補全“全屋智能家電”的產品鏈條。
與豐富的產品線配套的是云米的線下門店體系。年報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云米線下體驗店數量為1700家,這與大部分小米生態鏈公司以線上為主的銷售模式不同。
不過截至目前,云米未披露具體品類的銷量以及線上、線下渠道的營收占比。
二.高增長之下亦有三大隱憂
受疫情影響,云米持續多個季度的高增長將在2020年第一季度按下暫停鍵,此前公布的業績指引顯示,云米預計2020年第一季度營收將與2019年第一季度持平。
但與增速因黑天鵝事件放緩相比,云米的高增長之下,還有三個問題值得持續關注。
1.毛利率還好嗎
云米維持高速增長的同時也在承受著擴張的代價。2019年,云米整體毛利率下滑至23.3%,為有數據披露以來新低。
云米在2019年年報中并未像往年一樣披露分業務毛利率情況,從2016年-2018年的毛利率變化來看,云米大舉擴張的冰箱、洗衣機、熱水器以及與小米合作推出的冰箱、油煙機、燃氣灶、掃地機器人等產品所屬的智能廚房產品、其他智能產品是拉低毛利率的“元兇”。
云米在年報中也解釋稱,毛利率下降的主要原因是業務和產品組合發生變化。
未來隨著云米與小米合作產品銷量增加與云米品牌繼續擴張,云米毛利率有被進一步拉低的風險。而在2019年第四季度,受產品組合與季度促銷影響,云米當季度毛利率僅為19.9%,已經創上市以來新低。
主動讓產品保持低毛利率能為云米帶來一定價格優勢,面對傳統家電廠商的同類產品時增強吸引力,這也是小米在切入家電市場時的常用做法。
但小米硬件產品毛利率低尚有互聯網服務的高毛利可以作為補充,云米在缺失互聯網服務的情況下,毛利率較高的消費品又占比過低,利潤承壓或成常態。
2.研發費用夠嗎
毛利率低,會影響到云米的研發投入嗎?
目前答案是否定的,原因并非云米在產品低毛利率狀態下還能賺到更多利潤,而是云米研發費用并不高。
年報顯示,云米2019年研發費用為2億元,與石頭科技(1.9億元)相近,與華米(4.3億元)差距較大。
但在覆蓋產品線方面,石頭科技產品主要包括掃地機器人與手持吸塵器,華米以可穿戴設備為主,2020年初才擴展到TWS耳機、跑步機,相較之下,云米2億元研發費用支撐的是30個品類與數量眾多的SKU。
云米更像是銷售驅動型公司,通過相對較高的銷售費用推廣品牌、產品,再通過電商平臺與線下的1700家體驗店將產品銷售出去,其產品宣傳點也多側重在智能互聯、IoT控制、外觀設計等方面。
問題來了,云米這套以品類擴張和全屋智能為核心的打法有護城河嗎?
3.全屋智能家電是護城河嗎
中怡康數據顯示,2019年智能家電市場總規模超過1937億元,市場均價2771元,同比下滑12%。
分品類來看,彩電智能化程度最高,已經達到97.7%,但除此之外,只有空氣凈化器與空調的智能化程度在50%左右,還有7個品類的智能化程度不足10%,最低的集成灶只有0.5%。
結合中怡康給出的云米在各個品類智能市場的份額可以發現,綜合下來,云米在整體市場份額最多的是冰箱,而在智能市場份額最高的燃氣灶,由于燃氣灶本身品類智能化程度較低,云米的整體市場份額只有0.42%。
云米的機會或許在于,當各個品類智能化程度不高或者仍處于提升過程中時,云米旗下產品可以憑借偏重智能化、IoT控制互聯的功能與其他傳統家電競爭,彌補品牌、技術方向的短板,云米有望伴隨品類智能化的提升拿下更高的整體市場份額。
但當品類智能化程度達到一定程度、智能互聯不再成為差異化賣點時,擺在消費者面前的選擇將回到最根本的產品競爭與平臺競爭上,甚至在小米介入云米所在品類后,也不可避免地與云米產品產生潛在競爭,擠壓云米智能家電的空間。
當每個傳統家電巨頭都玩起全屋智能,以較少研發費用撬動眾多品類的云米還能有自己的護城河嗎?
關鍵詞: 云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