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早知道,狗也會被機器取代。你也許會對波士頓動力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他們的產品你十有八九在微博上見過。這是一家研究機器人的企業,
如果早知道,狗也會被機器取代。
你也許會對“波士頓動力”這個名字有點陌生,但他們的產品你十有八九在微博上見過。這是一家研究機器人的企業,最出名的產品就是……被踹的那個。
這個被人類欺負的“機器狗”,如今已經發展成了他們最成熟的產品之一。它被起名為“Spot”,不僅造型變得更加簡潔,而且還學會了不少新的本事。
去年對波士頓動力來說也是很重要的一年,他們開始少量生產Spot進行商用出售,希望證明它可以成為一個綜合性的平臺,通過搭載不同的改裝來適應各行各業的要求。
從某種程度上來說,這也算是想要一血因為“商品化前景不足”而被谷歌出售給軟銀的前恥了。
在波士頓動力的官網上,他們對Spot展開了許多種可能,比如在制造業協助檢測、在醫護行業運送食物或照顧病人,甚至進行藝術表演,而最近的一則新聞又擴展了想象的邊界:他們把Spot送去了新西蘭上山下鄉,取代了牧羊犬的工作。
和他們合作的這家新西蘭公司叫作Rocos,致力于讓機器人在不同的工作中發揮用處,而農業正是其中的一項。在這里,他們想要真的發揮Spot“狗”的那一面,讓它可以通過一套遠程遙控系統進行管理,并且最終實現自動化的運作——趕羊,確實也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從功能上來講,Spot確實也和農業有著很高的契合度。早年間靠拳打腳踢測試出來的平衡能力,讓它可以在崎嶇不平的地形上安全前進,而防水外殼也讓它格外適應戶外的環境。再加上它未來可能會有的多種改裝所提供的可能性,也許我們真的可以期待一個由Spot運營的農場出現——但問題是,這農場里得種點啥,才能配得上Spot的價格呢?
而除了農業之外,Spot也早已在無聲無息間開始了自己的應用。
比如今年疫情蔓延的大環境下,新加坡政府就在公園里部署了Spot機器狗,用來提醒大家保持社交距離。如果它的攝像頭發現有人靠得太近,就會湊過去用女性的聲音播放一段勸誡:“為了新加坡的健康,為了您自己和周圍人的安全,請至少相隔一米,謝謝。”
在醫療領域,Spot也有了自己大展身手的情境。被部署到醫院里的它們又在腦袋上放了個iPad,可以自動前往病人身邊幫助醫生進行診斷,在防護用具短缺的情況下減少感染的風險。
在未來,波士頓動力還希望能夠在Spot上加裝更多的傳感器,直接采集病人的體溫、脈搏以及血壓的數據,甚至增設一個紫外線消毒器,讓它可以成為移動的工作站。
我還記得幾年前,網絡上的大家第一次看到波士頓動力的機器人演示時的驚嘆,當時不少評論都認為“這簡直就是來自未來的產物”。而從消費者的角度看,這其實也和波士頓動力的設計風格有關:他們固然在乎實用,但也更傾向于讓機器人看起來更有“自然”的感覺。
這種“自然感”也許是仿生設計的必然結果,也許加入了一些刻意塑造的部分(畢竟他們早年幫索尼的Aibo機器狗提供過咨詢服務),但它確實讓Spot——還有它的同門兄弟們——前所未有地接近了科幻設想中機器人的樣子。
再看看上面那些Spot的照片,也許你也會有和我一樣的感受:它看起來已經不太像是實驗室里的東西,而是真的嵌入到了人類的生活之中。
這種感受,既讓人期待不已,又確實有那么一點點嚇人。
關鍵詞: 機器狗